【聯合晚報╱記者盧沛樺、曾桂香/台北報導】
2014.05.11 02:55 pm
愛樂活還幫桃園原民部落採收及包裝枇杷,準備宅配。
記者徐兆玄/攝影
張佑輔
主計總處首度的大規模調查發現,真要務農,一個月收入根本沒有22K,年輕人外流、農村凋敝,即使政府鼓勵年輕漂鳥返鄉種田,但反倒形成新窮小農;這現象讓許多民間社團與青年成立社會企業,希望創造多元營收增加小農收入。
長老一句「幫我們賣菜」
IBM工程師辭職下鄉相助
原是IBM工程師的張佑輔,和外商工作的朋友組成「洋幫辦」社團,有次接觸桃園縣復興鄉的比亞久部落,長老一句「幫我們賣菜」,讓他辭去正職,從假日上班族志工,變成協助小農的專業社企人。他與妻子黃海琳成立「愛樂活」,運用資訊專業能力,協助偏鄉農村轉型。
「當初只是想幫個忙,希望建立關係後,賣給農民資訊產品,但後來發現他們根本買不起。」張佑輔說,兩人除了高估農友的存款,也忽略老農對數位科技的恐懼與不熟悉,後來只好親自經營官網,結合訂單系統、另外透過臉書,隨時更新產地動態,吸引支持群眾。
虛擬網路社群工具打響原民部落水果名氣,卻不易培養客戶,讓此事永續經營下去。愛樂活透過親自配送農產品、規劃產地參訪,建立固定客群。
愛樂活成立至今第4年,收購農作物從第一年100斤,逐年增加至今年1000斤,不但以優於市價收購,農友不用赴傳統市集擺攤,還能上山砍竹子,一天工錢至少3000元,增加兼差收入。腦子動得快的夫妻兩人,目前還在想,如何運用資訊科技,蒐集城市的果皮殘渣,統一回收送到有需要的農村,做成有機資材。
成立「台灣農夫」品牌
首創水田栽種金針助農
王順瑜
「台灣農夫」是另一青年助小農的案例。創辦人王順瑜在南投縣魚池鄉長大,本來是收入不錯的獸醫,只是兼職賣一些當地價值作物到美國日本,後來為了保存「水社柳」這個快絕種的田裡樹種,一頭栽進農作,成立「台灣農夫」這個農業品牌。
魚池鄉有特殊泥炭土層,但因每逢雨季田地便淹沒,地主任其荒廢,王順瑜首創水田栽種方式,種植金針,不但把金針筍賣進五星級飯店,每逢金針花開,會跳舞的金針花海,吸引數十萬人參觀,所得收入除了能付給地主較高的地租,也讓在地老農有新的工作機會。
「泥炭土酸度大約是3,種筊白筍不會結筍,但種金針就很好。」這就是王順瑜口中「適地適種」的哲學。學獸醫的王順瑜,返鄉創業是為了農村生態復育,種田賣菜只是賺錢的手段,但王順瑜卻以台灣農夫的品牌,連結全台100多位農民,打入傳統通路系統,外銷美國、日本、新加坡、汶萊。
「農產品夠好,具有競爭力,就能走現在市場上的遊戲規則。」王順瑜推廣農產品,不打悲情牌,運用農耕技術與品牌包裝,建立自己與通路的議價能力。
資料來源:主計總處統計到今年2月為止
【2014/05/11 聯合晚報】@ http://udn.com/
全文網址: 小農不到22K 工程師、獸醫協助 | 綜合 | 國內要聞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NATIONAL/NAT5/8668633.shtml#ixzz31P6UsQbi
Power By udn.com
--------------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